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了很多危化品事故,其中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就是2019年3月31日发生在四川达州市的翁福危化品公司爆炸事故。该次事故导致28人死亡,136人受伤,给周边地区和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此次事故的原因和应对举措值得深入研究,以查明事故根源和提高事故应对能力。本文从企业管理、监管机构、应急预案、社会责任、安全文化等角度对达州翁福危化品事故原因与应对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正文:
一、企业管理
1.管理体系不健全
达州翁福化工公司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公司没有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安全制度的制定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没有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方面的不足可能导致危险源的出现,直接造成重大事故。
2.安全差异化生产
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差异化比较突出,化工厂装置、管道和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可能造成现场混乱,科学设计论证不足,存在较大的事故风险。
3.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查
企业相关部门审核不严,未能及时排查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致使安全隐患逐渐积累并失控,成为触发重大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监管机构
1.领导班子管理不到位
达州翁福危化品事故的发生,监管机构在信息收集、安全监测等环节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对企业进行的安全检查不够严格和细致,没有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事故风险难以控制。
2.有关法规缺失或存在漏洞
监管机构对此类企业的法规有关部分存在盲区和漏洞,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管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监管部门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的劣币驱逐良币行为,对违法行为依法打击。
3.视察、检查不到位
监管机构在安全生产方面不重视日常监管、视察、检查工作,有些监管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监管不到位和不全面,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三、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不够完善
在达州翁福危化品事故中,企业应急预案并不够完善,无法控制事故的扩散,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故扩大化。
2.应急救援机制不够完备
企业应急救援机制不够完备,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救援联动机制,应急响应速度慢,无法及时有效地救助事故中受伤和被困人员,从而导致损失加剧。
3.抗灾能力差
在达州翁福危化品事故中,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抗灾能力显然不足,应对速度不够迅速,抢险能力不够强大,救援措施不够科学,加重事故的损失和影响。
四、社会责任
1.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企业缺乏安全管理感,对环境污染和职工健康问题等社会责任方面缺乏积极主动的负责态度,从而产生安全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2.社会监管不到位
社会监管机构对这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把控力度不够,多位专家认为,需加强社会监管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落实企业安全社会责任,避免其责任规避,并改善企业设施和安全管理意识。
3.职工培训不够
企业在职工安全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管理和培训,职工个人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知识技能也较为缺乏,对此类企业的团体性和内部组织管理能力亦构成很大挑战。
结论:
针对达州翁福危化品事故,本文从企业管理、监管机构、应急预案、社会责任、安全文化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企业应该建立坚强的管理体系,完善安全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的差异化,解决安全隐患,并定期组织进行演练和整改。
监管机构应提高安全责任心,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规范,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范与制约。
应急预案应更加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应加强,建立起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以应对危化品突发事件。
社会责任体系需要加强,应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出发,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与科技支持,从职工个人的角度出发,学习全面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文化的建设应从多方面加强,培养政法军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能力和监管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此外,政府监管部门应增加对于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形成若干条产业责任与职责必坚,则必然会有效防治和摆脱危化品事故的隐患。巴洛仕集团作为一家具有丰富危险化学品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理经验的公司,一定可以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要想预防和避免危化品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文化建设。在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将化学品安全防范工作落到实处。